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大类招生?

2024-05-25 00:44:55 | 19教育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大类招生?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大类招生?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大类招生?

打开招生计划,我们会看到“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一年后分流”等等,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是以同一学科和相近学科专业通识教育为基础,按照专业类进行招生的形式,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211工程”院校中大部分已实行按大类招生的模式。
01、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是在本科教育中,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工作及培养工作。按大类招生方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大部分院校先期不分专业,按大类统一教学培养,进行通识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和专业基础教育,经过1—2年(部分院校是一个学期)的基础培养,采用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意向和兴趣爱好选择大类专业中包含的专业方向继续学习;学校依据学生前期学习成绩,综合考虑专业容纳情况,在师资等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这种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学生的办法,打破了按专业招生的传统模式,不少高校纷纷采取或正在采取此种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除了以“类”命名之外,在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中,有些以XX学院、XX班进行招生的,也是大类培养的一种。比如厦门大学的人文科学试验班,包含了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人类学4个专业(类)。
02、大类招生与专业招生的区别
1.专业名称
与专业招生相比,按类招生的专业类名称没有专业名称划分得详细,一般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
2.招生计划
对于按类招生的学院,学校招生计划数不再按专业划分,而是下达到按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相应的大类,不需要选择确定自己就读的具体专业。
3.培养模式
不同的高校在按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院系建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毕业派遣等问题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即便是统一高校内,不同类别的培养模式、分流时间等也会有所区别。
4.培养过程
在培养期间,同一专业类招生录取的考生第一或前两个学年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进行本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会结合个人的爱好、特长,考虑自身的条件、学校教学资源情况及就业状况,积极接受导师的指导,再根据学生志愿和学校有关规定,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进入相应的专业学习。
03、选择大类招生需要注意啥?
大类名称相同,包含专业有可能不同。
一些高校,在招生计划中采用相同的大类名称招生,其中包含的专业、具体的专业分流方式因高校不同,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类,包含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三个专业;南京大学的经济学类,则包含的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金融工程财政学六个专业;武汉大学的经济学类,包含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和保险学四个专业。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看清目标院校的某些大类所包含的专业中是否有自己的意向专业。
二次分流选专业要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由于大类招生是将几个专业合并在一起招生,进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教育后,学生会再次面临专业选择。许多考生想当然地认为再次选择时会以个人意愿为准,但实际上二次分流并非如此简单。
一般来说,即在专业分流的前半年时,学校会对专业近几年的就业信息及拥有的教学资源等进行分析,再对学生专业分流意向、各专业未来几年的就业状况等进行预测。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学院、老师以及学生本人的多方资源整合,使学生在专业分流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专业。
大类与按专业招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按大类招生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且为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了一个先了解后选择的机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选择专业又“一选定终生”的矛盾,使考生能够先进入大学学习基础课程和学科技能,后根据专业兴趣、个人特长等选择合适的专业,再进行专业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按专业招生也有其优越性。从一开始进入大学便确定专业,学校能够更早对进入该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具体专业素养的培育,接触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甚至跟随导师进行科研方面的学习。按类招生和按专业招生各有其优势,需要结合考生自身的情况才能评价其适应性,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去思考。
即便按专业招生,目前很多学校也采取按类培养的方式进行,甚至几个相近专业类第一年公共基础课程全部打通,第二年的学科基础课打通,是一种相对宽基础、广适应面的培养模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无论是专业招生还是大类招生,考生在大学完成学业后都将以具体的专业毕业。考生现在也不必太纠结是类还是专业,在报考之前考虑清楚今后自己发展的兴趣大方向所在才是当务之急。
关注微信:youzy_cn 优志愿每天都会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大类招生?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有哪些影响

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到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如一些高校把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打包为工商管理类,把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编辑出版学古典文献学等打包为人文科学类,按一个专业去招生。 比如某考生非常想学习会计学专业,可以在报志愿时填报工商管理类的志愿,入学一二年后再争取分流到具体专业学习专业知识。
大类招生对考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大类招生可以避免考生报志愿的盲目性。在选择志愿时,大多数考生对专业的了解和选择比较盲目,未必清楚专业真正的发展前景。实行大类招生录取后,不急于确定方向,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对专业产生质的认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喜爱专业,有助于学生减少未进校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但从消极方面看,大类招生毕竟入学一二年后还要分配到具体专业,所以面临二次选择专业的问题。按学科大类招生后,大二或大三时按照怎样的程序和标准将学生分流到相关专业呢?不同学校的做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至2年的学习成绩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这种情况下,如果某考生一开始是非常想学习会计学进入了工商管理类,但因为该专业较热门,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大多数想进入该专业,这时就面临竞争。一旦考生的在校成绩没有竞争优势,就可能被排除到会计专业的可能性。
即使一些高校采取了满足学生意愿的办法,但由于专业冷热不均,如工商管理类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承受不了。很多高校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此外,大类招生录取的学生,由于前一两年课程一样,接触专业课比较晚,对专业知识接触也比较晚,无法较早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也是非常大的弊端。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大类招生?

高校“大类招生”什么意思?和普通专业招生有什么区别?

19教育网(https://www.0919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校“大类招生”什么意思?和普通专业招生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

所说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便是按课程大类招生,高等院校将同样、相仿的学科类别,同系院或是不一样系院的技术专业合拼,按一个大类招生。 学生志愿填报时,可以直接依照专业大类的名字来志愿填报。比如:当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专业、植保、园艺花卉、种籽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收,学生若要挑选在其中某一个技术专业,填写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就可以。 19教育网

学生根据大类招生被录取以后,在大学本科环节前两年(有些是一年)统一学习培训专业课,大二或大三时再依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前景,在类别含有技术专业中挑选实际技术专业。相关专业人士表明,相比技术专业招收,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可挑选范畴,由原先的单独专业点,扩张到融合的专业群。

学生们根据一定阶段的了解和掌握,依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岗位发展愿景,开展二次如何选专业,这给了学生们更高的技术专业决定权,降低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片面性。换句话说,大类招生的最大的益处,便是把明确实际专业的阶段延后。学生们入校后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在充分了解技术专业的前提下,融合自己的兴趣和工作能力,选购更适合自己的技术专业。

在培育期内,同一专业类招收录用的学生第一或前两个学年度在同一个教育平台上开展本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学习培训。以后,校学生会融合个人的爱好、专长,考虑自己的标准、院校教育资源状况及就业状况,积极主动接纳老师的具体指导, 再依据学生们志愿填报、考试成绩和院校有关规定,由学生们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进到相对应的课程学习。

以上就是19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19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是大类招生?”相关推荐
高考志愿填报是什么时候高考志愿填报是什么时候
高考志愿填报是什么时候高考志愿填报是什么时候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2022年湖南高考专科提前批志愿填报时间确定为6月29日8:00-7月2日17:00。6月26日-27日填报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特殊类型志愿,6月29日-7月2日填报本科批志愿(不含特殊类型志愿)和专科提前批志愿,8月6日-8日填报高职专科批志愿。招生录取工作拟从7月8日开始,8月23日结束,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2022年湖南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

2024-06-01 07:33:22
高考填报志愿考试类型是什么(不是科类)
高考填报志愿考试类型是什么(不是科类)

2019高考专业填报,是填大类还是填大分类以下的小项?你要看下具体有哪些专业在招生,还有2019年新增了一些专业,这些专业新增属于现阶段的热门或者未来热门的专业,再选择类别的时候要提前关注了解下。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一定要慎重,多参考些资料。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重要的参考资料1:高分段考生大学优先2:提档线附近考生专业优先3:分数低的选择城市优先。高考填报志愿考

2024-08-03 22:33:41
什么是高考志愿填报?
什么是高考志愿填报?

什么是高考志愿填报?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如果分数在一类上报志愿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优先还是

2024-07-13 17:48:52
高考填报志愿是什么
高考填报志愿是什么

高考填报志愿是什么填志愿是指考生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志愿填报是考生和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考生通过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选择何学校、何专业;院校又以考生志愿为录取依据,从众多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新生。高考报志愿有哪些专业高考报志愿,需关注专业领域广泛,覆盖各行各业。常见的专业分类有:1.文学类,如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

2024-11-16 10:31:32
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 考生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 考生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提档是按专业组还是学校提档是按照专业组进行的。1.提档的定义提档是指高考录取中按照考生报考的专业组别对学生进行分档的过程。提档作为录取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专业组的录取要求和考生的分数情况,将考生进行分类,以确定最终录取的学生名单。2.专业组的划分提档是根据考生选择的专业组进行的。在高考报名时,考生需要选择自己的志愿并确定所报考的专业组别,例如理科、文科、

2024-09-22 10:48:47
高考填报扩招志愿是什么意思
高考填报扩招志愿是什么意思

2023高考有哪几所学校扩招了2023年大学扩招人数如下:1、南方科技大学:据深圳特区报消息,3月11日,南方科技大学在广州举行2023年广东招生说明会,会上记者获悉:2023年南科大计划面向全国24个省份招收本科生约1300人,均为理科生。2、南京大学:南京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规模将增至3930人,招生总计划继续增加。3、北京化工大学:学校2023年招生计划

2024-05-30 13:31:00
高考志愿大类专业怎么报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高考志愿大类专业怎么报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和选专业第一步、初步确定报考院校范围。考生根据自己分数在全省历史科目组合或物理科目组合中的位次(查阅今年高考一分段统计表),并结合往年录取情况(查阅最近三年高考录取历史数据),大致找到可能与自己分数相匹配的院校,并将它们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然后再结合个人偏好(如地区、办学类型等),高校办学情况(如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校声誉、校区分布等),筛选出有意报考

2024-06-20 12:39:34
高考志愿特殊类型招生怎么填报
高考志愿特殊类型招生怎么填报

高考志愿特殊类型招生怎么填报特殊类型招生对象,一般指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含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员等。报考高校自主选拔、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须经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我省“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集中公示。符合相关高校招生录取条件的考生,须填报相关特殊类型招生高校志愿。省招考办根据入选资格考生高考成绩总分、试点高校给予的优惠分值和试点高校模拟投档线

2024-08-25 21: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