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1 10:58:32 | 19教育网
北京本科普通批:文科480分、理科423分
上海: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03分
广东:本科文科455分、理科390分
天津:文科本科线428分、理科本科线400分
吉林:一本文科544分、一本理科530分
四川:文科一本540分、理科一本547分
河北:一本文科549分、一本理科502分
浙江:普通类一段595分、二段496分
宁夏:一本文科538、一本理科457
广西:一本理工509分、文史521分 19教育网
云南:一本文科560分、理科535分
江西:一本文科558分、理科522分
重庆:本科一批文史545分、理工525分
扩展资料:
2019年河北高考分数线出炉:文科一本549分、二本461分、专科220分;理科一本502分、二本379分、专科200分。
西公布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理工类509分,文史类521分。本科第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理工类347分,文史类388分。高职高专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理工类180分,文史类180分。
参考资料来源: 央广网-来了!31省份2019年高考分数线
还有十多天,2017年高考就将到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
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新挑战?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参考”?新高考会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访。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简单回溯一下改革历程。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两地很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 。所谓“3+3”,指的是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上海市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浙江省3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 ,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 。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除此之外,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挑战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乎只有3种模式:只招文、只招理和文理兼收。对于考生,“3+1”的“1”也只是“选边站”,考文科的“政史地”只选一,考理科的“理化生”只选一。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6选3”,根据排列组合算法,学生成绩组合多样,有人计算,有15至20种之多。
对于大学来说, 不同专业对于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 。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在沪37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或学科大类1096个。千余专业类别中,有14所院校的655个专业(类)没有科目限制。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占总数37.9%;其次是化学,占30.7%;生命科学占20.3%。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该专业(类)的条件,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最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专业,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
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也与以往不同。浙江省从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方式,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后续志愿同时失效。上海市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
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在选考科目、填报志愿时因组合多元而加重焦虑
,毕竟,对于考生来说,要搞清楚每个专业的特点与方向是很难的。但“新方案在志愿填报环节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介绍。当然,为了降低考生因为不熟悉规则、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的几率,上海实行了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两项新办法。
“通过选择,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必须面对的‘考题’”。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注重成长规划。”陈军认为。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新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功课:仔细阅读在浙江省招生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查阅所报院校当年招生章程中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结合学习兴趣、专业性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慎重抉择。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非黑即白的“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在存在30多年后,终将逐渐淡出。而且,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
同样,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院校专业组”,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绍,学校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专业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每个专业组里包含几个专业大类及更多专业。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就被归类在“物化史”专业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专业”。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不光是考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认为,专业组制打破了原来的学校分数线概念,每个院校专业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专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是“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颠覆性做法”,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就认为,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看来,教育改革必须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会实践弱化等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听说内容;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基础与思维;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育的变革,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郑方贤说。
浙江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浙江省深耕细作高考改革这片“试验田”,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高等教育来说,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倒逼高校优化专业机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上海美术高考分数线:300分。
美术与设计学类: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考院高招〔2022〕22号)的文件要求,经审定,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合格线为:3门科目总成绩不低于240分,单科每门不低于50分。
报考美术与设计学类本科专业考生的市统考成绩,必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省级专业统考的最低合格要求,即:3门科目总成绩不低于270分,且其中2门科目各不低于90分。
录取要求:
1、美术统考成绩达线(专业所在批次投档线),且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本省市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普通类专业除外)。
2、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以其投档分作为录取依据,实行非平行志愿的省市,按照我校规定的办法进行录取。
3、美术类各专业录取时,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确定其所属专业大类,同一专业大类所含专业统一划线,在该专业大类内部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进行专业调剂录取,大类之间在生源充足的前提下不进行调剂录取。
4、美术类包含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艺术与科技、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等于高考文化分加美术类统考专业分(文化满分除以专业满分)。
5、美术类包含绘画、雕塑、公共艺术专业,按照美术类统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6、美术类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按照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以上,就是19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沪高考本科普通批投档线 高考分数线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湖北本科普通批投档录取线院校专业组名称不同,对再选科目的要求不同,投档线也不同。湖北文理学院(首选物理)平行志愿投档线从474分至486分不等,湖北文理学院(首选历史)平行志愿投档线从493分至502分不等。其中,物理组:06组(再选科目不限,大组):474分;08组(再选科目化学,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医学检验技术):476分;09组(再选科目化学或生物,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湖北高考普通批投档时间2023年7月10日到7月25日。根据查询湖北省教育局信息得知,2023年湖北省高考普通批投档时间为:2023年7月10日到7月25日。投档时间是在开始录取的第一天,投档时间和录取时间是不同的,先有高招部门向学校投档,再由学校录取。湖北本科普通批投档录取线院校专业组名称不同,对再选科目的要求不同,投档线也不同。湖北文理学院(首选物理)平行志愿投档线从4
高考专科投档线关于高考专科投档线的回答如下:北京市投档线:特殊类型招生:527分;普通本科:448分;艺术类本科:336分;体育本科:390分;天津市投档线:本科批:472分;特招线:563分;上海市投档线:本科批:405分;特殊类型招生:504分;艺术本科:304分;体育本科
江苏省普通本科投档线2023年江苏省本科批次投档线:历史等科目类平行录取一段最低分471分,平行录取二段最低分405分。一、江苏省各高校本科投档线东南大学:612分、位次13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04分、位次238。河海大学:600分、位次357。南京邮电大学:596分、位次458。南京理工大学:615分、位次129。苏州大学:605分、位
湖南高考本科分数线2023湖南2023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出炉,一本文科569分、理科513分,二本文科526分、理科450分,三本文科486分、理科409分。2023年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本科线历史组428分、物理组415分;专科线历史组200分、物理组200分,2023年湖南高考本科分数线是历史组428分、物理组415分,2023年湖南高考专科分数线是历史组200分、物理组
湖北高校本科投档线公布2023高考湖北投档线如下:1、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线其中本科线为:首选物理424分,首选历史426分。本科特殊招生线为:首选物理525分,首选历史527分。2、2023年湖北省高职高专录取控制线为:首选物理、历史均为200分,其中湖北省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湖北省办在市州(武汉市除外)的高职院校150分。3、艺术类录取分数线:美术学类:文化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批(普通类)第一次投档分数线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批(普通类)第一次投档分数线如下:省内高校湖大、中南分列历史类和物理类投档线最高分据悉,此次投档的高校包括了所有今年在湖南投放招生计划的本科院校。每个招生院校设置了若干个专业组,相应的每个院校专业组有各自投档线并分别包含有不同专业,因此每个招生高校形成了多条投档线。以清华大
上海哪所大学的投档分数最低?2019年上海高考普通批最低投档线排名T1:交大584、复旦583T2:同济568、华师大560、上财559、上外555(四个985居前四,华师大终于超上财了)T3:华理541(工科考不上同济就去他)T4:东华534、上大530(这几年分数赶超华政)、华政527、海医大(二军医)525(除了华政,211至此)T5:上外贸519(一二
2024-06-01 22:10:53
2024-04-01 06:07:57
2024-08-30 00:53:47
2024-08-21 11:39:27
2024-08-25 08:08:44
2024-07-17 2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