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

2024-08-14 01:04:18 | 19教育网

19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

可以。新高考改革后出现了新的填报模式,即“院校+专业组”志愿是在志愿填报时,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单独的志愿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若干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调剂”选项,调剂只在该专业组内进行。

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报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意愿;“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选考要求须相同。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

高考志愿填多少个专业

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六个专业。

其中部分地区规定一个志愿可以填报1个学校与6个专业或1个学校4个专业等,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有的省份志愿按照院校专业类进行填报。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

对于高考改革地区,以浙江为例,高考可以报80个专业,这样听起来非常多,但是每个都是1所院校1个专业对应的。相比之下,反而有可能没有上面一种情况总志愿情况多。 19教育网

在新高考地区,不同省份地区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数量是不同的。比如天津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A段50个院校专业组、本科B段25个院校专业组、专科2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江苏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40个院校专业组、专科4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1、了解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

要尽可能多查阅院校介绍与专业介绍的资料,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开始目标要多一些,随着了解的广泛和深入,进行分析比较,逐渐缩小目标范围,以利于填报志愿时迅速准确的定位。

2、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知识和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是门学问,有许多的技巧。诸如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规避风险的策略和技巧,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近几年录取分数情况及走势。再如,目标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发展前景怎样,哪所大学的这个专业最好,录取分数多少等等,所有这些都要了如指掌,做到成竹在胸。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

高考填志愿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19教育网(https://www.0919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填志愿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的相关内容。

高考填志愿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决策过程,需要考生综合考虑个人兴趣、职业前景、专业特点、学校实力等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考生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个人兴趣与爱好: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可以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有动力和满足感。考生可以通过回顾自己平时喜欢的课程、活动或是业余爱好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职业前景: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市场需求。一些专业可能在当前或未来几年内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薪资水平。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职业规划书籍、行业报告、招聘网站等资料来获取信息。
专业特点: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考生需要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要求、学术研究方向等,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例如,理工科专业往往要求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文科专业则更侧重于阅读、写作和人文素养。
学校实力:不同学校在不同专业上有不同的教学质量和资源配备。考生应该考虑目标学校在自己意向专业上的排名、师资力量、实验室设施、实习机会等因素。
家庭意见:家庭成员的意见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对某些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建议可以帮助考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可能的话,考生可以咨询在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行业现状以及对未来的看法。
实地考察:参加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实地考察学校的环境和设施,与在校学生交流,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学校氛围和专业特色。
模拟填报:在正式填报志愿前,可以进行几轮模拟填报,根据自己的分数预估和各学校往年录取情况,制定一个大致的志愿填报方案。
注意政策变化:关注教育部门和招生单位发布的最新政策,如专业调整、招生名额变化等,及时调整自己的志愿选择。
总之,选择专业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好”或“坏”,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考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理性分析,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以上就是19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专业组吗?”相关推荐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
新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院校加专业组吗?

填志愿一个学校可以选几个专业组填志愿一个学校可以选六个专业组。1、高考填志愿可以填六个学校,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空填专业,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填六个专业志愿。2、六个专业都为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指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填报志愿时,一

2024-06-26 22:15:19
新高考选科为何不选政治 高考改革后政治吃香吗
新高考选科为何不选政治 高考改革后政治吃香吗

新高考选科为何不选政治高考改革后政治吃香吗新高考政策选择政治好不好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根据浙江、上海等地新高考改革考试现象,不难发现——1.选考政治的人

2024-11-03 03:23:16
江苏高考改革后可以复读吗?
江苏高考改革后可以复读吗?

江苏新高考复读政策2023江苏高考复读政策如下:复读生和应届生相同,并且对于少数民族加分项不会变动。但是报考军校或者其他特殊类院校,可能会受到院校的限制。部分对考生年龄有限制的专业还是会“谢绝”复读生。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须是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也只录取应届考生。扩展资料:1.从头到

2024-11-22 00:26:56
新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
新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

浙江高复网网站简介欢迎来到浙江高复网,这是一个国内领先的高复服务平台,专注于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专业的高考复习资源和咨询服务。我们的网站致力于帮助高考复读生实现他们的大学梦想,通过一系列精心打造的频道,为您的学习之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浙江高复网,您能找到最权威的高考政策解读和最新动态,专家团队会分享应试技巧,帮助您在备考路上更加从容。我们的频道涵盖了多个重要方面:高复

2024-11-12 23:37:25
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
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

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能复读的,这位同学,你好!不少同学成绩不好,非常努力的学,就是考不上大学,原因是思考不够聪慧。不是所有落榜生都适合选择复读。考生须认真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复读。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复读:心理或涂错了卡、漏做了题等原因导致发挥失常的;平常态度不认真;报考志愿失误的。复读之路很艰苦,心怀梦想的人才适合!很多人都错误的认为提高成绩是为了自己的父母,不是为了自己,这样的观点不转变,读书

2024-10-13 04:36:46
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
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

高考改革后还能复读吗可以复读,江苏高考改革政策实施时间是2021年高考,即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启动改革,因此并不影响高三学生复读。/iknow-pic.cdn.bcebos.com/d1160924ab18972b2f85e225e8cd7b899f510aa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

2024-10-19 11:33:51
现在新高考改革3+1+2,有多少组合?
现在新高考改革3+1+2,有多少组合?

现在新高考改革3+1+2,有多少组合?新高考改革“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选考科目共产生12种组合:学医必须学物化生吗?选物化生还是物生地?近年来,广大考生的主流报考趋向集中于热门专业,

2024-07-24 01:59:30
河南艺考改革后还有摄影专业吗
河南艺考改革后还有摄影专业吗

2024年广东舞蹈艺考新政策2024年广东舞蹈艺考新政策对艺术类专业进行了分类。艺术类专业分为“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和“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7个科类,不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不组织专

2023-12-09 0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