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大学新生报到时间表 大学入学需要准备的东西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韶关大学新生报到时间表 大学入学需要准备的东西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在录取过程中已基本上按照考生的志愿来进行的,每个考生所录取的专业都有专业志愿或服从调剂,考生应对自己所填报的志愿负责,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转专业。如果入学报到后对录取专业实在不感兴趣想改学其它的专业,有以下两条途径: 一是申请转专业,时间是入学报到后军训结束前,但必须是本人申请,双方学院同意,招生办同意,由校领导审批,原则上师范专业不能转非师范专业。二是可以选修双学位,毕业时可以取得两个毕业证书(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或两个学位证书(主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

中山大学是怎样的,描述吧,本人还没了解过
中山大学, 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后又复前名。伟人首创,山高水长。居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得风气之先,广播思想之种。今天,全体中大人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1]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今天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1835年,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济医院,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地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专业被分出,其
中文理科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同时,两校的医学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又将广州的光华医学院并入,几经易名,最后定名为中山医科大学。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分别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大学风格,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进一步地拓宽了学科结构,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
药学、
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1]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李绍珍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共有56位一级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在2010年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在171位,国际声誉和影响明显扩大。学校的一批学科在国内和国际学术领域有更大的影响,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我校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数已经达到了14个,在全国排名第5,论文总影响力(总被引次数)达126276篇次,世界排名399位,处于前0.08%的位置;十年间我校ESI论文的篇平均被引次数为7.65,在国内高校排第4。
一批学科如历史、
哲学、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数学、生物学、物理、
化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
预防医学等在国内的优势得到了巩固,特色更加鲜明,有的研究方向已达到了国际水平,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日益增大。据美国ESI数据库的统计,我校共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包括了化学、临床医学、物理、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数学、
环境科学与
生态学、药理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等学科领域。
中山大学还利用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如通过通过临床常见疾病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研究项目推动临床与基础医学的交叉,通过行政改革与政府治理研究项目推动公共管理与政治学交叉融合,通过粤港澳区域合作项目推动经济学、工商管理、
法学、地理学等交叉融合。这些项目的建设,探索了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在组织跨学科力量针对共同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我校利用有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规划,加强建设新兴学科。如通过华南水产养殖动物质量安全与疾病控制
生物技术项目发展
海洋科学等学科,利用基于华南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结构改建、筛选及新药研发项目发展新药研制等新兴学科,进一步整合了学科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布局和发展了一批面向国家和广东战略新兴产业的应用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使学科布局更趋合理,结构更为优化。
在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的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第七名。在2013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百强名单排行榜中,中山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九名,亚洲第51位。
当前,中山大学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历史沿革第一阶段:从 博济医局、格致书院到解放初期院校调整之前( 1866~1953年)
(1)北校区
博济医局到私立夏葛医学院
1835年11月,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 Peter Parker )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眼科医局,并于1859年改称“博济( Pok Tsai )医局”。1866年,博济医局搬迁并正式命名为“博济医院”,是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教会医院。是年,美国医学博士嘉约翰与中国第一个留学欧洲学医者黄宽博士在该院主持博济医学堂正式开办。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名为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中山大学历史照片
中山大学历史照片(4张)1886 年孙中山以“逸仙”之名进南华学堂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改称南华医学校,1930年改称岭南大学医学院,1936年又称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并合并了私立夏葛医学院[3-4]。
从广东光华医学堂到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
1908年春,广东光华医学堂成立,由郑豪等人创立。该校分别于1912年、1928年、1929年、1952年更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广东光华医科大学、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和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3]。
从广东公医学堂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
1909年春,广东公医学堂成立。1915年易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1924年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1925年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随大学更名,成为国立中山大学医科,1931年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3]。
(2)南校区
格致书院
广州格致书院是十九世纪中国著名的教会学校,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1887年创办于广州,后发展为私立岭南大学,博济医院及其附设的医学校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博济医学堂和格致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1907年该学校改为岭南学堂,开设了医科。后来该学校成为岭南大学;而其医科成为圣约翰大学的一部分。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是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发展成一所设有文、理、工、农、医、商等学科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弟子遍全球,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并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互相承认学历。岭南大学建校之初,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岭南大学得以重返康乐。
国立广东大学到国立中山大学
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1924年1月24日筹办的黄埔军校,以及2月4日颁布两道大元帅令着手筹办的国立广东大学。
1924年2月邹鲁接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两校之后,即于当月24日召集三校学生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大会,会上宣布筹建国立广东大学,并报告了筹备经过和进行计划等。3月3日,广东大学召开首次筹备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组织大纲。为保证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立广东大学的顺利开办,孙中山亲自动手筹措资金。广东大学的经费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1924年5月12日,广东省教育会、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广东总善堂总所、广东学生联合总会、广东总工会、留东同学会、国立广东大学经费运动学生委员会联合发表《请争广东关馀及欧美各国退回庚子赔款为广东大学经费宣言书》。中山大学历史沿革示意图 中山大学历史沿革示意图[5]
1924年6月9日,中山先生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在1924年6月21日广东大学举行校长就职和学生毕业典礼时,他委托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大元帅在会上宣读了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国立广东大学定于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课。当时,学校并没有举行开学典礼与成立典礼。9月30日,学校举行了第二次校务会议,会上议决了此事,决定组织筹备会议,选择日子补行成立典礼。后又经校务会议复议,将开学典礼及成立典礼日定于1924年11月11日这一日,也就成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校庆日。
国立广东大学建校初期,文科分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史学、哲学、
教育学五系和高师的文史、
英语、社会三部;理科分设数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地质学五系和高师之数理化、博物二部;法科分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农科分设农艺学、
林学、农艺化学三系和农业专门部;医科不分系,附设第一、第二医院及护士学校;预科分设文、理、法、农、医五组,另附属初级师范及中小学,全部依据西方新学制办理;各科设学长、预科及附校设主任,分别办理教务;设秘书处、
会计处、图书馆,分别办理校务、组织校务会议,以评议、筹划重要校务;设工科筹备委员会,拟增办工科,并设法国里昂大学海外部,遣派留法学生。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设医科。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郭沫若到任后对文科开始进行整顿,辞退了15名教授。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定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广东大学时期校址情况,当时广东大学分处广州四个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两学院、图书馆及附属学校在文明路原高师所在地(即鲁迅纪念馆),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和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的场所。 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的最高学府。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下令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后,国内出现多所以“中山”为名的大学,如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先生为院长的大学院有鉴于此,决定除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资纪念外,其余中山大学均改为所在地方名,如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等。
1927年1月,鲁迅从
厦门大学被聘至中大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2月,天文台在中大理科所在地的一座山岗上建成。3月1日,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广大中国文学系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文学系改为英国语言文学系,史学、哲学、教育学仍沿用旧式,与前两者合称为中大文史学科。理科一度改称自然科学科,仍设数理化、生物、地质五系,后数学系改为算学天文系,增加天文课程,筹建天文台,并成立了
心理学研究所。当时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式副校长朱家骅,在其主持下力求教育与社会的沟通。
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当时医科(学院)原址在百子路,与第一附属医院相连,共占地150亩,楼房为当时南方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学院不分系,采用学年制,本科5年,另加实习1年,共六年。当时共有两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占地64亩,与学院相连。第二附属医院位于西提。1927-1937年是医学院最兴旺发展的时期,特点是全盘德国化。作为中山大学成立初期锐意经营的学科,着重引进德国先进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人才。学校采用德国式管理机构,选用德国教材,用
德语授课,医院查房、写病历、开处方均用德文。入学考试必须考德语。由于当时国内学习德语的中学很少,所以招生受到影响,每年录取新生不足50人,截至抗战前夕,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然而由于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中大培养出一批当时中国一流的医学人才,如杨简、王典羲、叶少芙、罗潜、张梦石、曾宪文等。同年3月,重提成立工学院事宜,并定于下半年筹建。先设立
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即
华南理工大学和
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1934年,许崇清继任校长后,将工学院的土木、化学两系与理科合并,改称理工学院。理工学院成立后共有4个系:电气、机械、土木、化学。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之一(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设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迁至云南澄江,1940年迁回粤北坪石。1945年,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1947年设置体育系,袁浚从
武汉大学被聘至中大任体育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入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6]
第二阶段:从解放初期院校调整到2001年两校合并之前(1953~2001年)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3]第一次院系调整的具体情况是:将广州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东法商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统共调整成为广州新布局的1所综合大学和4所专门学院。
中山大学第一次院系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
农学院(即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医学院、华南师范学院(即
华南师范大学),并取消“国立”二字,更名中山大学,中大医学院从原中大分离出来,成立中山医科大学。
赵却民教授率领全系师生21人前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主任陈国达教授率领全系师生49人调去湖南中南矿冶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由哲学系主任朱谦之教授率领前往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人类学系调往北京中央
民族学院,由人类学系主任杨 成志教授率领。他们分别于1952年10月16、17、20日前往南京、长沙、北京等地报到。
第一次院系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主要以岭南大学的文理学院构成。
根据广州区高等学校调整工作委员会的安排,新组建的中山大学校区由石牌迁至原岭南大学校址。中山大学原石牌校址,迁入了新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等学校,中山大学原百子岗校址,兴办华南医学院。1952年11月25日,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举行隆重开学典礼。华南地区第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也由是成立。
首次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设有中文、外文、历史、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 物、地理、
财政、金融、会计、贸易、企业管理、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等18个系, 另有俄文、会计、金融、企业管理4个专修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植物等3个研究所。
第二次院系调整从1953年7月下旬开始准备,9月底正式进行。此次中山大学院系调整的具体情况是:
1953年第二次院系调整对图书、仪器、设备 等进行了调配。中山大学图书馆原藏有前华南联合大学及广东法商学院所藏财经政法图书资料,全部调配给中南财经、政法学院,如有复本,则将复本调配给上述二校。根据上述原则,书籍在1952年11月4日前分三批装箱调出,共计67676册,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
在两次院系调整完成后,新的中山大学师生就来自于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广东法商学院、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
南昌大学、华中高师和原中山大学等9所不同的院校。1954年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与华南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华南医学院,是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55年柯麟任华南医学院院长兼院党委书记。1956年华南医学院改名为广州医学院,是年国家卫生部发函认定学校谢志光、梁伯强、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8位为一级教授,另有15位二级教授,师资实力时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之首。1957年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61年被定为卫生部属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7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7个学科为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98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山医学院改称中山医科大学,[3][6]1987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成立。
第三阶段:2001年两校合并以后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10月26日举行“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实现强强联合。[7]2010年11月中山大学医科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3]
大学城校区
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即其东校区,俗称“中东”。是中山大学改革与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验区,强调全校办校区,在管理上实行“延伸管理模式”。此段信息来源于《
广州大学城一本通》
编辑本段学校地位中山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国家32所副部级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19教育网
大学入学需要准备的东西
19教育网(https://www.0919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学入学需要准备的东西的相关内容。
我从网上搜的,很好的帖子,希望对你有用
《大学用品 》
一、生活用品
1.脸盆
2.喝水的杯子
3.牙刷和牙膏(牙膏建议带家庭装的那种)
4.毛巾(我带三条,一条洗脸,一条洗脚,还有一条洗头用)
5.肥皂(洗衣服的)以及皂盒(建议用带盖子的)
6.洗发水和护发素
7.沐浴液
8.蚊香(电的,传统的那种不安全)
9.毯子或者空调被
10.草纸
11.纸巾(盒装的和一包包的,盒装的放寝室里,一包包的可以随身带)
12.台灯
13.碗和筷子、勺子(吃面或者藕粉之类的东西用)
14.拖鞋
15.出门穿的鞋子
16.衣架(一种是晒裤子用的那种带夹子的多用架,可以晒内衣裤以及裤子和裙子,一种是晒T恤和衬衫的那种,除了晒衣服之外还可以用来挂衣服,另外还用专门挂裤子的那种裤架,可以挂裤子和裙子)
17.粘钩
18.钟
19.吹风机(吹头发吹衣服裤子吹袜子都可以,很有用的)
20.洗面奶等护肤用品
21.洗洁精(用来洗碗和水果)
22.常用药
23.装药的盒子
24.针线包(有GF的男生可以不用带)
25.睡衣、袜子、内衣裤和换洗衣物(这是最重要的)
26.镜子梳子以及头绳首饰等
27.指甲钳
28.手机及附件(充电器、电板、耳机)
29.随身听或CD机及附件(耳机、外接电源、充电电池的充电器)
30.CD、磁带什么的
31.剪刀、胶水、双面胶、透明胶(以备不时之需)
32.杀虫剂
33.伞、带自行车的还要准备雨披
34.酒精棉
35.电筒
36.护手霜、手套、围巾、热水袋(冬天用)
37.百洁布(洗碗、洗搪瓷脸盆和杯子,很有用)
38.眼药水(杀菌和消除疲劳)
39.浴巾、浴球、浴帽
40.抹布
41.擦席子的布
42.牛皮筋(可用来扎未吃完的零食等)或者夹子也行
43.密封罐(用来装蜜饯,不喜欢吃的可以不带)
44.咖啡、红茶、绿茶等饮料以及泡咖啡用的勺子
45.洗手液
46.女生必备的东西(我就不明说了,呵呵~)
47.日记本和记事本
48.夹蚊帐的夹子(平时不用的时候就把蚊帐夹起来,这样看上去干净一点)
49.女生的唇膏等等
50.水果刀
51.花露水、风油精或者清凉油什么的
52.接线板
53.有人提到锁,我就写进来了,虽然我们以前都是在学校里买的
54.塑料绳
二、学习用品
1.笔和笔筒(放寝室里)、笔袋(随身带)
2.回形针或夹书的夹子
3.文件夹
4.英语词典,我们中文的还有现代
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词典
5.便条本、N次贴
6.身份证、团员证等证件以及转团关系的资料
7.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8.修正液胶带纸什么的
9.包(上课的上街的……)
10.笔记本和练习本还有草稿本什么的
广大新生入学手册
——《准备篇》
通常大一入学后都会有2-3个月的适应期,要有思想准备喔。
现在先给大家列个清单,在大学入学后这些都是些日常生活必须品,有备而来就不用手忙脚乱了,近路的可自带,也可注册当天在校园区购买,如果是学校负责安排购买的就跳过不用买了。在大一学习方面,不用太多的准备,只要带些笔、文具、笔记本、工具书(牛津字典等)和几本日常解闷看的书就行了,不用太多。
准备带一张过塑的全家福,想家的时候可以看看。准备十几张自己的证件照,免得到时临急临忙影的不形仔或不靓女。
生活用品-――这才是重头戏!
枕套、被单、被套各一;凉席一张;睡衣3套、出门穿的上课的衣服3套(防止梅雨天衣服不干,要多准备一套,MM的衣服可能多点,但第一次去别超过5套(宿舍没有太大的衣柜);鞋两双(去的时候脚上一双,再准备一双,最好是一双皮鞋一双运动鞋);拖鞋一双。入宿后要准备:洗发露、沐浴露各一(买最小瓶装的千万别买家庭装的哦~~MM可能要用护发素洗面奶之类的也别忘记带哦);洗衣皂一小块;脸盆(洗衣用);大胶桶(浴);毛巾、抹布(擦床、柜用);牙刷、小管牙膏。有盖、无盖杯子各一(刷牙、喝水);草纸, MM们的……;纸巾;大碗一个(泡面用);筷子、勺子。
洗洁精、洗衣粉(小桶包装),八角衣架一个(晾袜子);普通衣架、衣夹十几个(预一桶机洗外衣);大衣夹三到五个(晒被);梳子、镜子各一。男生别忘带刮胡刀;早上醒不来的要带闹钟;手机充电器和备用电池别忘了。
还有带点药品,广东凉茶、夏桑菊必备,及治感冒发烧的常用药、邦迪、风油精等(有病时可睇校医);饼罐;小点的水果刀一把;折叠伞一把。
有需要的同学附加准备:隐形眼镜,小锁,剪刀,快译通,随身听、充电灯一个(宿舍会定时关灯)、小电风扇、台灯、绒毛玩具、接线板、蚊香、花露水、镜子、mp3、针线盒,玻璃交,双面胶,订书机、手电筒、 护肤品,防晒霜,叉子,帽子、闲书,几块抹布(洗碗,擦桌子),指甲钳,眼药水,电话卡,奶粉,咖啡,茶叶。电热水壶(许多学校的宿舍都禁用)。喜欢娱乐的可以带棋牌、随身运动器材、口琴、萧、吉他等等。如学校环境有需要的;你们可以自带自行车,也可以自己买,自行车失窃的问题没传说的严重,不过锁还是要备的。还有不要买太贵重的自行车;四年用完了就扔。还可带些家乡特产与室友们分享,与同乡的师兄师姐联络感情,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再回味一下家乡的美味!
越写越多了,欧也晕……最后,也就是最重的 !!!千万少不得!!!就是……钞票!!!!!!建议大家在校时 “荷包”里不要备太多钱,二三百够了,应将钱存在卡里,要用时才去ATM机里“抢”
生活方面:不用担心,大学食堂比中学丰富多了(多数是食街形式),适随尊便,如要求不高的话(有荤有素)正餐3-5元食得饱;5-7元食得好。早餐1-2元即可。大城市的高校伙食费开支每月平均450元左右也足够了,大学生活费(含伙食费)正常也就是650元就可以了;当然;未包含你喜欢订牛奶、吃零食、宵夜等其它爱好。其中主要开支是用在买书、文具、电话费、上网及常回家(在广东的高校生)的交通费等(父母的血汗钱,要节约用哦)。
家庭不富裕的学弟、妹们入学要注意喔:一定要先跟学校联系或按学校的要求,做好证明文件,报到时走“绿色通道”办理“入学贷款”,各高校都有“勤工俭学”安排。学校的有关“社团”会安排贫困生们有偿劳动,在校内图书馆等工作。或休息日也可参予一些校外家教(大城市20-25元一个钟),可保证师弟师妹们的基本生活。
新生注册也很方便,报到当天;各高校分学院的学生会都会有“迎新”接车或引导,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学校将有一定数量高年级志愿者,志愿者应该都配有胸卡,如有任何帮助可以直接找他们,报到的场面可能会稍显杂乱,但真的是会很热闹。
大家放心,外地生如交通不便;提前一天到校也可先入宿,可先用现金买票在校园饭堂食饭,无需浪费钱物在外租住旅店。
多数高校都是“一条龙”服务(不包含排队时间,只用几分钟),有些高校还要即代缴
保险费等,注册时办理图书馆、食堂(北方高校包括洗浴计时用)的“一卡通”(可充值)及“银行卡”等。办理注册后;你的学院、班级、学号、学生证、校徽等都一应俱全了。报到后;各学院志愿者学生会带领新生到达寝室,在寝室凭证件领取寝室钥等。
注意了:多数高校开学后都要重新“体检”有些高校还要求个别科的分班“摸底考试”(一般是英语);根据考试的成绩,把新生分成快慢班(不同教材)。
——《学习篇》
《学习篇1》
1、大学不是中学,不要带着传统高中的方法去学习,上课只是形式,关键还是自学。
2、大一的学习特别重要。第一学期往往能够决定你大学生涯整个的走向。3、大一你就应该思考四年后的目标;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是考研或是争取保研、本科后出国读硕还是在国内联读(本硕联的同学)。这些都很重要,事关你要制定、调整大一的学习方法。
4、考虑四年后继续深造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各学期学科的考试 “绩点”都很重要。绩点是绝大多数高校衡量学生各科考试成绩的标准(请入学后详细了解)。绩点的作用。用句最简单的话说“在大学里绩点就是一切”
5、学期或学年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学期或学年的平均绩点=所学各科课程的实际考试成绩X各科课程学分÷所学课程学期或学年的学分。(学期平均绩点;例:语85分,数分87,英92分,各科都是4学分,(85x4+87X4+92X4)/12学分=88=3.7=A-)
6、近年,有些高校采用了“大平台”招生或大一考试结束后;学生可根据爱好去选专业或转学院,但是;转学院和选专业是有前提的,除了有名额限制、及需要面试外,所选学院、专业科目还有不同的单科成绩要求(如:大一不能挂科等)及高绩点(选外语院的;英语考试要过90分)。另外;大二辅修“第二专业”大四的“保研”等,也有同样的限制,还是离不开绩点。
7、第一学期各专业都要学基础课,例如:高数、线代、大英、大物、体育、毛思等,大一的科目,如学习不太适应、不太认真时;期中考挂科(唔及格)的机会还是很高的,但一般到了期末考就较容易过了,不是太离谱一般都可过,所以;相对来讲较难获取得高分。
8、如果你大一出现挂科(期末),就意味着你以后可能会失去了很多机会,包括转院、转专业、奖学金、保研等。
9、大学并不是学习付出越多成绩回报就越高,讲究的是学习方法,很用功的学生未必能获得更高的绩点。虽然,学习用功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但是这就是大学,你可以抱怨但很难改变什么。
10、多数高校是根据你读的不同专业,同一科目教材都有难易程度之分,例如:“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读“高数”是A级难度,而“文史类”专业的学生读“高数”或只有E级难度,各科也如此类推。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理工类大学与综合类大学的同专业学习要求、考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大家不用为此太过担心。
11、大一要学好的科目只有两门:高数和英语。这两科都是都非常重要,且学时长、学分高、关联大,对以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基础科目,这两科影响“平均绩点分”也较大,学习时要去理解、要用时间才能读好,高数的微积分、英语的口译比较有用(中级口译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忽视。其它科不是不重要,但一般都相信 “临急抱佛脚”有机会考出好成绩。
12、大一(上)学校允许或有条件时也可参与选修,但不适宜多选,应将精力放在调整和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上,平时都是几个班一起上大课,但没有什么“班”的概念。有配班主任,但一学期可能也没见几次。
13、有些学校没有补考制度,如果你这门课不及格的话,没有补考,只有重修,重修就是和下一届的同学一齐重新学习,重新考试,直到修满学分为止,重修是要付钱的,以学分计算。
《学习篇2》
不论你是第1志愿还是2志愿,都希望你在上大学时能过得开心,毕竟这4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
新生报到后,很快就会见到你们的班主任了,进入一个班级通常会配给一个辅导员(或叫思政老师),和班主任一样;辅导员负责管理两到三个班级,注意:辅导员只负责生活等(挂科时会找你)不负责教书,因为他们自己还是学生(通常在读硕士)。注意要同辅导员搞好关系,这关系到你在大学的发展。
关于社团:大一开学不久,各社团就开始摆滩“招新”了;要参加“学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较权威的社团时,还要进行面试等,对学生会工作有热情的可以考虑去试下(记着:大2时你竞聘不上部长就应该退出社团了)。你不要急着加入若干社团,不是说不好或不让去,考虑参加什么“社团”时要把握尺度,因为大一去“学生会”工作时会对学习影响很大,比如说学生会要办个什么事情,如果说让你旷课你就得旷课(我试过一天发邀请信给各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就旷课跑了近30个学院)。
各高校的“学生联合会”及“学生代表大会”的正式会议都要求代表“正装”出席,男西装领带、女西裙套皮鞋。如你幸运地参加后;要考虑自备了。
学校社团颇多,根据你的意愿咯,喜欢哪里就去哪里,不过不要参加太多,不然忙不过来。有些社团还需要交入会费的,看你自己的兴趣了。休息日有书社、义工等活动,晚上有体育俱乐部,比如乒乓,羽毛球,有兴趣也可以参加。热门的“社团”一般都要考核通过才能入会。加入“社团”会给你带来好处,社团的期末“鉴定”会给你带来加分帮助,还可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呢。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大学都是实行修学分制(4年约修150个学分),修完学分就能毕业。许多大学每天都安排十几节课,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多,当中并没有午休时间,课时可由自己安排,学校一般规定每学期最多修40几学分,最少也该20学分,但一般情况是修26~~30个学分左右就可以了,一天也就是5~6节课。许多学校都是由自己选老师,所以老师选得好坏就十分重要了,同一种答题;因为老师改卷的松紧度不同,考试成绩就会大不相同了(会相差很大)。
大学安排考试时间不同中学,差不多拖2个星期,每天只考1科。说实在的,有些课程不用很多时间复习(比如马哲、毛思、邓论、法律基础……)只要考前看看就行了,考过一门就放掉一门,不要太留恋。平时把重点放在一些主要的科目,比如英语、高数、专业课的基础课。大一的多数专业会碰到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些就有点困难了,大家要加油学!英语分成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精读跟高中里差不多,注重语法词汇;泛读是看英文原著;如听力你们觉的有点不适应时,平时就要多听听VOA。。。;口语课要活跃。
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最好把班级里的同学都认识一遍,虽然也比较困难,因为有些同学较内向,但是,当到了做书面作业或交考试作业时,你就知道这有多么好用了(有些人的笔记非常清晰的),大学经常会相互抄作业。第二件事:大学旷课是经常的事,要学会旷课或被点到缺席时如何找出合理理由(并非本意,也有些不好),但这也是必修课(要注意了;有些学校的老师发现一次旷课就当你以前都没有来上课),因为大学生活不同高中,有些课认真去听也不会有收效。我们应该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就是大学。
大一的聚会、联谊(AA制)特别多,一般都是些社团、同乡会等,你可随意参加,那些活动其实都不错,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帮助你适应,也扩大你的交友圈,当然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认识多一点的人真的对你帮助很大,他们能教会你很多东西,帮助你更好成长,少走弯路。外地的学生可以利用大一的时候多出去走走,因为只有大一才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情。
新生入学,可充分利用旧书(课本),从旧书市买或者找同乡的学长借。学长们都是很爱护师弟师妹们的!而且很多书也没必要买,比如什么毛思,马经,军理之类。尽量别挂科(其实这点上面已讲得很多了)!
新生开学要带的东西
1、证件类。
身份证、团员证(附带团组织转关系证明,是党员的再带上党组织转关系证明和那些党籍材料,有些地方的资料是由教育局直接寄到学校的,那就不用带了)、 通知书、银行缴费单、小一寸照(最好再带几张大一寸的,有备无患,省得到时候用了要去照)、转户口的带好转出证明,准考证,你在学校的档案等。建议这些证件都放到一个袋袋里,到时候找起来方便。 (记得拿通知书去你的身份证所在的公安局盖章)
2、服饰类。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衣服(汗衫多带几件,军训出汗大,特别是男生)、裤子、鞋子(记得带拖鞋),自己想带什么带什么。“十一”国庆不回家的把冬衣都带上。大小合适的行李箱还是很必要的。包(貌似女生会有很多包),皮带,这个也算到这类吧。
9 手机、MP3、CD机、录音机等等有的都带上,用来打发时间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军训期间),还有电子词典啊什么的。至于电脑,有的也可以在开学带过来学校
4、杂物类。
有纪念意义的一些东西。什么日记本啊,或者什么小玩偶之类的。还有什么要看的书啊。这些买不到的东西,想带的都带
5、学习用品。笔、笔筒、笔盒,笔袋、草稿本、胶水、胶带、剪刀,上课用的背书包等等。
`6、生活用品。
b水杯、牙膏牙刷、毛巾、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镜子,梳子,被子(最重要记得要带这个),草席。 洗衣粉、餐巾纸、卫生纸、衣架、晾衣叉、洗洁精、抹布,粘性的挂钩。
花露水、风油精什么的用来防蚊。
7 d锁(2把就够了)、雨伞,针线包(最好带着,以防万一)
台灯、风扇(学校有得发,免费)、吹风筒、接线板(多用插座),泡面的饭盒、男生还要剃须刀,水果刀(要削苹果啊梨什么的好用),剪刀,耳勺,指甲剪,胶水、双面贴、透明胶(以备不时之需)
你可以在学校超市可以买到的生活套装,具体里面有什么我就不清楚了。
7。常备药品(谁也不能保持不受伤,不生病,安全第一)
小柴胡冲剂、创可贴,霍香正气水,维C银翘片,皮炎平,风油精,黄连素,金嗓子喉宝,六酶素眼药水,感冒药等等
8。电脑
带电脑的同志请注意了,带电脑记得把你们的驱动什么的都带过来,特别是不懂电脑的同志,方便同学帮你修理。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学校里或者校门口买到,出韶关市区买也可以!3 r(
还有什么不全的请补上,方便同学。。
大家记得去填好通知书里面的家庭困难证明表格哦
有了这个,申请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容易多了,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助学金. 不过,前提还是要同学家里真的经济困难,才去申请这些东西,让更多贫困生都能完成学业
工具书(牛津字典等)准备带一张过塑的全家福,想家的时候可以看看。准备十几张自己的证件照,免得到时临急临忙影的不形仔或不靓女 还有订书机,手点筒..
以上就是韶关大学新生报到时间表 大学入学需要准备的东西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19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
www.0919ed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