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 15:38:23 | 19教育网
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专升本录取分数线为104-165分。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一本,内蒙古师范大学简称“内蒙古师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5月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54年3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院并入内蒙古师范学院;1954年8月,学院由乌兰浩特市迁至呼和浩特市;1982年,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0年7月,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3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4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亿余元,馆藏图书268万余册,电子图书185万余册;下设27个教学机构,开设95个本科专业。
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有教职工2074人,其中专任教师1292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0100人、研究生4380人,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66人、留学生502人。
河西学院是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甘肃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战略区位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肃及周边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少数民族省区,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办学历史 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调整为张掖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2001年升本改制为河西学院;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整体并入学校,组建新的河西学院;70多年来已累计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办学定位 学校坚持“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践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以“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为发展目标,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河西走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5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亿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1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4万册,电子图书153万册;学校拥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学术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有钱学森纪念馆、河西走廊生物多样性馆、艺术创意中心、河西历史文化馆等场馆,学校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甘肃省首批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床位1400多张,年接诊60多万人次。,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师、农、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20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11个医学专科专业,覆盖12个学科门类,已形成“教师教育、生态农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5大学科专业群;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音乐表演、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省级特色专业13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护理学、应用化学、物理学、应用心理学、园艺、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学科6个(中国史、数学、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中西医结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以提高适应性、满足多样性、突出特色性为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成果奖获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多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一大批学生在全国、全省及国际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面向全国20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8697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祁连学者”人才工程,创造性留才、引才、聚才、用才,努力培养和造就“师德强、教学强、学术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018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教授191人(含主任医师),副教授398人,高职比53.5%;博士277人,占比25.2%,硕士以上教师占80.5%;有兼职院士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4人;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杰出校友、中科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任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傅伯杰任祁连山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机构 有54个研究院(所、中心),省级科研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20个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与西路军纪念场馆联合成立西路军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与新农创集团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科研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做河西文章,致力于“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扶持一批河西研究专家,培养一批服务河西的名人”,在河西种业、沙产业、河西简牍、敦煌文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近年来,秦大河、杨玉良、李玉等30多名院士和陈平原、陈思和、白岩松、毕飞宇等120多名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祁连山生态与水资源保护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在学校举办;学校是省属高校近年来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最多、来校讲学的院士、著名学者最多的学校。近5年,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国家部委项目30余项,省市科研项目200多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20多部,发表论文3000多篇,近百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社科成果奖, 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经典文化打“底气”,以精品活动养“文气”,以核心价值立“正气”,实施“一院一品”工程,打造特色品牌,已成为彰显河西精神的文化学术高地。省级院团品牌《大梦敦煌》《丝路花雨》《月上贺兰》等大型歌舞剧先后来校演出,自创舞剧《裕固风华》被教育厅纳入全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兰州高校和河西4所职业学院巡演。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获得全国第七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与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布莱恩特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台湾首府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港台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文教专家140余人来校工作,有3人获得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 2016年开展留学生教育;设有中西亚青年国际学院;学校被授予“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对口支援 复旦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八年来,两校真诚合作,不断丰富支援内容,在教师进修深造、学术交流合作、互派干部挂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其中300多名教师到复旦大学进修学习,6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45名干部挂职锻炼,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和“对口支援+”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支教援疆 学校多年来坚持支教援疆,已派出22批9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顶岗实习,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学校支教工作两次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表彰;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实施“实习带就业工程”“千人进疆计划”,在全疆14个市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就业创业基地,每年超过1000人到新疆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发展愿景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推进“转型、提升、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河西学院升级版,力争早日建成河西大学。 19教育网
河西学院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设有18个二级学院,59个本科专业,11个医学专科专业;有教职工1959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924人,有教授145人(含主任医师)。
广西民族大学公费师范生分数线:理科499分,文科551分
拓展知识: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曾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 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共进、传承创新”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躬行”的学风,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
以上就是入疆师范大学分数线 内蒙古师范大学专升本分数线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19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数线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数线如下:1、文科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本科一批的最低提档线为480分,最低位次为8318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本科二批的最低提档线为427分,最低位次为15095名。内蒙古师范大学(校企合作和中外合作)在本科二批的最低提档线为409分,最低位次为17354名。2、理科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本科一批的最低提档线为407分,最低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分数线该大学2023年在本省分数线如下:1、物理学(师范类)(定向到阿鲁科尔沁旗)(优师专项):最低分561/4196,批次:本科提前批A段。2、地理科学(师范类)(定向到宁城县)(优师专项):最低分560/4312,批次:本科提前批A段3、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定向到和林格尔县)(地方免费师范生):最低分550/5420,批次:本科提前批A段。内蒙
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数线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数线如下:1、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本科一批的文科最低提档线为480分,最低位次为8318名。2、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本科二批的文科最低提档线为427分,最低位次为15095名。3、内蒙古师范大学(校企合作和中外合作)在本科二批的文科最低提档线为409分,最低位次为17354名。4、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本科一批的理科最低提档线为407分,最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分数线273分。根据查询中国教育在线官网显示,202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73分,共招收189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内蒙古师范录取分数线理科为407分,文科439分。根据查询高考升学网显示,截止2023年8月7日,该学院2023年录取分数线尚未公布,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分数
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生分数线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生分数线如下:1、美术本科分数线195分,专科分数线180分。2、蒙授美术本科分数线189分,专科分数线168分。3、美工设计类本科分数线195分,专科分数线180分。4、音乐本科分数线182分,专科分数线139分。5、蒙授音乐本科分数线184分,专科分数线148分。6、编导本科分数线160分,专科分数线1
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分数线该大学2023年在本省分数线如下:1、物理学(师范类)(定向到阿鲁科尔沁旗)(优师专项):最低分561/4196,批次:本科提前批A段。2、地理科学(师范类)(定向到宁城县)(优师专项):最低分560/4312,批次:本科提前批A段3、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定向到和林格尔县)(地方免费师范生):最低分550/5420,批次:本科提前批A段。内蒙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分数线273分。根据查询中国教育在线官网显示,202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73分,共招收189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分数线345分。根据查询内蒙古教育局官网信息显示,2023年内蒙古体育专业考试时间于5月16日开始举行,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录取分数线为345分。内蒙
包头师范学院二本录取分数线368分。根据查询包头师范学院官网显示,2022年录取分数线为368分。包头师范学院一般指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包头市人民政府举办并共建共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专升本分数线其他信息:内蒙古可以专升本的学校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
2024-06-01 22:10:53
2024-04-01 06:07:57
2024-08-30 00:53:47
2024-08-21 11:39:27
2024-08-25 08:08:44
2024-07-17 2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