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05:55:33 | 19教育网
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进程:
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报名流程图:
提示:
1. 流程图仅供参考,请按照高校要求填写报名信息,以实际报名步骤为准。
2. 填报个人信息流程:根据不同的招生类型需要采集不同的信息,以实际报名采集项为准。
3. 填报志愿至准备考试流程:填写顺序、是否必填、填写要求由招生高校自行设置,以实际流程为准,有疑问可向招生高校确认。
4. 报名时建议使用最新版本的IE10+、Firefox、Chrome浏览器进行报名。
详细流程
1、登录:阳光高考网站:
2、注册:首次登陆需要注册学信网账号,注册必须实名,请留家长的常用电话,注册后登录,并选择“高校专项计划招生”
3、填写基本信息:根据左侧列表提示,逐项完成基本信息填写,可能存疑的内容有:
● 考生类型:城市应届、农村应届、城市往届、农村往届四个选项,根据个人情况填写农村应届或农村往届;
● 学科类型:个别省的考生都是“综合课改”
● 照片电子稿:班主任那有毕业证一寸照电子稿,也可以利用“教育考试网”中的“高考报名信息”中的照片。
● 中学信息:例如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江苏清江中学
● 主管教学领导:汤小青 联系电话:咨询各班班主任
● 户籍信息务必与户口本一致,初审结束后会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户籍审核。
4、填写成绩信息:需要填写的成绩可能包括各学期期末成绩(部分高校要求有单科排名)、英语及选考科目首考成绩、部分高校需要高三最近三次模拟考成绩。关于成绩填写需要关注如下内容:
● 请如实填写各项成绩,由于伪造成绩造成的后果自负;
● 部分高校要求提交成绩单,可根据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成绩单模板,如实填写个人成绩,并加盖学校公章;
● 成绩来源:教务处已将历次期末考试成绩及最近联考成绩发给班主任,可以到各班班主任处查询;
● 填写单科排名时,高一两次期末考试总人数填写全年级人数,高二以后语文、数学、英语填写全校总人数、选考科目填写相应选考人数;
● 没有开设考试无成绩的科目需要填“无”;
● 参考人数:(根据首考人数确定,可能稍有出入)
清中总人数:752 物理:123 化学:120 生物:472 政治:417 历史:444 地理:640 技术:199
5、填写综合信息:社会实践活动与获奖记录,此处均需要证明材料(荣誉证书之类)。
6、部分高校要求填写推荐信息,没有推荐权限可不填写。
7、志愿填报:完成上述信息填报后,点击“志愿管理”进入下列界面,选择目标高校进行志愿填报。
● 进入高校志愿填报后悔显示该高校“志愿填报说明”,请仔细阅读;选择专业时,部分高校只能选专业大类,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根据具体招生计划进行填报;在“是否服从调剂”处,有的高校是默认“是”或者“否”的选项的,请注意查看。
●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一定要点击“确认志愿”才算提交成功,提交成功后,系统会提示“志愿确认成功”。
8、下载申请表:每个志愿对应一张申请表,考生下载申请表后,需要本人签字,中学校长签字、盖章。
9、材料上传:根据各高校要求上传所需的材料扫描件,如拍照上传,照片要端正、清晰;
● 上传后点击“完成上传”按钮才能保存成功。上传成功后,等待高校审核,在高校报名时间内,考生可以重新上传申请表。
● 在报名时期间,志愿填报完成提交后如需要修改,可撤销该志愿,重新填报。
10、录取工作:
● 初审:审核通过,名单公示,结果会反馈到学校;
● 部分高校需要组织校测,根据校测结果适当降分录取,请关注各校招生章程;
● 志愿填报:报志愿投档方式为传统志愿, 即大概率只有第一志愿有效,如有申报多个高校通过初审,请谨慎填报;如“高校专项计划”已被录取,将不再参与后续投档,若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的志愿填报与投档。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法律和文件精神,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方式择优录取,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原则,特制定本章程。
一、学校名称
江南大学。 19教育网
二、学校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三、办学类型
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四、招生计划
学校2020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普通本科学生5200人。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根据各省考生人数和生源质量、我校生源结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趋势、各专业就业情况等因素,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区、市)招生考试机构(以下全部简称省级招办)公布为准。考生可登录江南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
五、外语要求
英语、日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其他专业不限考生的应试外语语种。在学校本科教学活动中,公共大学外语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不开设其他语种课程。
六、身体要求
学校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执行。
七、录取规则
(一)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5%,同时对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考生不退档。
(二)原则上认可各省级招办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除外。符合高考照顾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加分后的总成绩参与专业录取排序。
(三)对于按考生报考志愿顺序投档的批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依次考虑非第一志愿的考生,直至完成招生计划;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将征集志愿。若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较好的省份。
(四)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符合学校专业(类)确定的选考科目要求,方可报考该专业(类)。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为“不限”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五)对于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专业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原则。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将考生调剂至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类);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按退档处理。
(六)进档考生中,若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分数之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九)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录取办法:
1.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依据省级招办的投档成绩录取。
2.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专业省统考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艺术类本科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要求。山西省考生文化成绩达到山西省艺术类本科第二批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要求。依据投档的专业省统考成绩录取,专业省统考成绩相同按文化成绩录取。
(十)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内地西藏新疆高中班毕业生、华侨港澳台学生、少数民族预科班等录取办法,按照教育部、省级招办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预留计划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1%,主要用于调节各地区生源不平衡等情况。
(十二)对江苏省考生还执行以下规定:
1.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以上(含BB),必测科目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江苏省规定的填报本科院校志愿的要求。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课高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按江苏省有关规定执行。
2.对于进档考生,若考生投档成绩相同,则按选测科目等级进行排序(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 + A + 、A + A、AA、A + B + 、A + B、AB + 、AB、B + B + 、B + B、BB),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语文、数学均不含附加分)。
3.其他要求按照江苏省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大类招生
学校部分本科专业按大类招生,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将大类视作一个专业填报即可。按大类招收的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各专业类的分流工作在第一学年完成,且在学生入学当年经学校批准并正式公布的专业类所含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相关专业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分流后专业学习。
九、新生复查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对其进行全面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将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十、收费标准
按照苏价费〔2002〕369号、苏价费〔2005〕210号、苏价费〔2007〕270号、苏价费〔2008〕274号、苏价费〔2014〕136号和苏价费〔2017〕243号文件执行。
(一)本科学费:学费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专业学费按学年收取,文科类专业为1400元,工科类江苏省优势学科专业为2580元,其他工科类专业为2000元,理科类江苏省优势学科专业为2250元,其他理科类专业为1700元,艺术类江苏省优势学科专业为3680元,其他艺术类专业为3000元,医学类专业为3000元,医学类的临床医学专业为2300元;学分学费为100元/学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内学费为26400元/生·学年,国外学习阶段学费按协议执行(我校不再另行收取学费)。
(二)住宿费:1000元/生·学年、1200元/生·学年、1500元/生·学年(视不同住宿条件而定)。
十一、资助政策
我校承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积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疾病补助、发展型资助等多元资助手段,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每一位受助学生都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十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有关条例颁发江南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满足规定条件后还可获得外方学校相应证书。
十三、信息公开
学校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教育部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
十四、组织管理
学校本科招生委员会负责确定本科招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审议本科招生政策、计划和录取原则,讨论决定本科招生重大事宜,推进民主管理与监督,为本科招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招生委员会下设的本科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本科招生具体事项。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十五、社会监督
学校招生工作自觉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及利益相关者的监督,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监督举报电话:0510-85913557
十六、联系方式
(一)招生咨询电话:0510-85915666,66618590
(二)电子邮箱:zhshb@jiangnan.edu.cn
(三)传真:0510-85913570
(四)江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江南大学官网:
(五)官方微信公众号:江南大学招生就业
十七、本章程由江南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苏州大学是很多考生的院校目标,苏州大学高校专项计划已经公布了,快来了解具体事项有哪些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苏州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已公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国防科工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也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2022年学校继续开展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为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特制订本招生简章。
一、领导机构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本科招生领导小组领导下,由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招生对象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1.符合2022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三、招生计划及专业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计划数遵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安排。具体招生专业(类)、报考要求等详见附件。学校原则上根据各省(区、市)考生报名情况,确定分省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并通过学校本科招生网公布。
四、报名办法
考生于4月25日前登录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以下简称报名系统),按流程要求进行报名。请根据报名系统提示上传以下申请材料的电子扫描件:
1.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申请表(报名完成后由系统生成打印),请按页码从小到大的顺序上传;
2.身份证原件正反面;
3.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本首页、户主页及本人页(或当地公安部门开具的证明);
上述所有材料均须保证其真实性。其中,材料1须由所在中学审核人亲笔签字并加盖中学公章;材料2、3请在报名系统的附加材料中上传。所有申请材料均无需寄送,学校不接收纸质申请材料。考生在报名系统中上传的电子扫描件须清晰可读。未按要求完成报名或申请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者,报名无效。
五、资格认定
对户籍、学籍资格经生源省(区、市)审核通过的考生,学校根据其思想品德、学科特长、高中阶段全面表现等情况进行材料审核,择优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按要求在学校本科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
六、录取办法
1.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须符合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有关规定。有关专业报考条件按学校当年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执行。
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须符合所报考专业(类)对高考选考科目的要求,其他省(区、市)考生须符合所报考专业(类)对高考科类的要求。
2.考生须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并按生源地省级招办的有关规定填报学校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填报高考志愿时,具体填报方式、填报时间等以生源地省级招办规定为准)。
3.获入选资格的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须达到生源省份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生源地省级招办确定的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进档后,学校依据公布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考生高校专项计划志愿、高考成绩总分,按高考成绩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并根据学校招生章程及省级招办的有关规定,择优安排录取专业。
4.录取时学校可根据各省(区、市)入选资格考生填报志愿及生源质量情况,对招生计划在省份间进行适当调整。
5.录取结果按要求在学校本科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
七、监督及申诉
1.学校将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健全工作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严防权力寻租,切实保障各环节按程序有序实施。考生或者其法定监护人认为学校的招生录取行为违反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可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提出异议、申诉或者举报,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及时处置违规违纪方面的信访问题;反映情况和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凡是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必须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必须署真实姓名、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
2.对弄虚作假、违规违纪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学籍管理规定,认真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凡属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情况以及不符合实施区域和学籍、户籍等要求的新生,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不予学籍电子注册,并报告有关部门倒查追责。
八、其他
1.本简章内容若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则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
2.学费、住宿费按江苏省有关部门核准的标准执行。
3.学校未委托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进行相关工作。若发现以学校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中介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4.本招生简章由苏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以上就是19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高校专项填报志愿步骤(江南大学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专业人数录取规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已经公布,以下是具体内容,供大家参考。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2022年继续做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2〕3号)文件的总体要求
高校专项填报志愿步骤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进程: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报名流程图:提示:1.流程图仅供参考,请按照高校要求填写报名信息,以实际报名步骤为准。2.填报个人信息流程:根据不同的招生类型需要采集不同的信息,以实际报名采集项为准。3.填报志愿至准备考试流程:填写顺序、是否必填、填写要求由招生高校自行设置,以实际流程为准,有疑问可向招生高
江苏2023年参加高考人数2023年江苏省高考报名44.5万人,全国共有1526所普通高校在江苏省计划招生439116人,其中本科计划233505人。除此之外,还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保送生等部分招生计划不在公布计划之列。本科计划中,提前批次35015人,其中普通类8122人(历史等科目类2129人,物理等科目类5993人),体育类2
高校专项填报志愿步骤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进程: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报名流程图:提示:1.流程图仅供参考,请按照高校要求填写报名信息,以实际报名步骤为准。2.填报个人信息流程:根据不同的招生类型需要采集不同的信息,以实际报名采集项为准。3.填报志愿至准备考试流程:填写顺序、是否必填、填写要求由招生高校自行设置,以实际流程为准,有疑问可向招生高
江苏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规则2023年江苏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规则如下:一、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我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且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或市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二、录取条件如下:1、高考成绩达到江苏省本科线。
2022年复旦大学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专业人数录取规则复旦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坚持“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致力于为国家兴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培养大批领袖人才、行业栋
2022年复旦大学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专业人数录取规则复旦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坚持“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致力于为国家兴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培养大批领袖人才、行业栋
复旦大学2018年高校农村学生专项“腾飞计划”招生简章复旦大学2018年高校农村学生专项“腾飞计划”招生简章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
2024-05-08 23:03:31
2024-04-12 21:26:34
2024-06-29 16:50:56
2024-12-10 14:21:04
2025-01-20 18:01:58
2024-09-15 11: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