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01:35:20 | 19教育网
该校2018年理科校投档线为531分,超本科线163分,需要注意的是它比自主招生线也高了17分,2018年文科校投档线为541分,超本科线80分,但第一自主招生线12分。
该校2017年理科一本院校投档线为501分,超一本分数线21分,2017年在辽宁省仅招226名二本学生,其中理科生198名,文科生28名,2017年理科二本院校投档线为468分,超二本分数线118分,2017年文科二本院校投档线为510分,超二本分数线82分。
2018年辽宁省进行了批次合并,沈阳建筑大学所有的专业都在本科招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之前该校招生是分一本专业和二本专业的,相对而言,一本专业的实力更强,更受学校重视。
该校2017年在辽宁省理科共有27个专业类招生,其中一本专业17个,二本专业10个。
一本专业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机械类、材料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工程管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
二本专业包括安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造价、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城市管理、测绘工程、物流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类。
1、昆明理工大学:
坐落在云南昆明市,创建于1954年。建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特色专业8个:冶金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
省属重点高校,在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领域优势突出,曾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同素有矿冶领域全国三强。再生资源与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城市规划是省级特色专业。
2、上海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60年的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华东工业大学。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光学仪器研究院、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国家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市属重点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雄厚。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之称,医疗器械是上海市教育高地专业。
3、西安理工大学:
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西安理工大学。建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水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10个: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
省属重点高校,在水利水电、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优势突出。
4、长沙理工大学:
创建于1956年,2003年由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长沙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9个: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部与湖南省共建高校。在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等领域优势突出。素有路桥工程师、电力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的摇篮之称。
5、成都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组建而成的。1958年更名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合并调入成都理工大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8个: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
以地质、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我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地质学、煤矿、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城乡规划等领域优势突出。
6、长春理工大学:
前身为由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的颇负盛名的中国光学人才摇篮——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2002年更名长春理工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光学工程,国家特色专业7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吉林省共建高校。以光电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为特色和优势。素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之称。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检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光电医疗仪器、先进材料技术、现代光学、应用电子技术等领域科研实力雄厚。
7、哈尔滨理工大学:
1995年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荣成市有1个办学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特色专业8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属重点高校,以电力电气、机械工程、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为特色和优势。
8、河南理工大学:
坐落在河南焦作市,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10个: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矿物加工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河南省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安全、地矿特色鲜明。
9、兰州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正式更名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2003年更名兰州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6个: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
在机械、化工、材料制备等领域特色明显。
10、浙江理工大学:
前身为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99年更名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浙江理工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8个:动画、纺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轻化工程。
省属重点高校,在纺织科学领域有突出特色。纺织科学与工程是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11、安徽理工大学:
坐落在安徽淮南市,创建于1945年,前身为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院校——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1993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学校,1997年,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安徽理工大学,建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国家特色专业6个:安全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属重点高校。在煤矿、土木、地质、安全工程领域特色突出。
12、青岛理工大学:
前身为为创建于1931年的高级工程科,1985年更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青岛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4个: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
在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上特色明显。素有山东“建筑师的摇篮”之称。
13、山东理工大学:
坐落在山东淄博市,创建于1956年。2002年由原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国家特色专业5个: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
省属重点高校。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农业工程等领域特色明显。
14、江西理工大学:
坐落在江西赣州市,创建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江西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3个:采矿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
工信部与江西省共建高校。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以煤矿、冶金、机械工程为特色和优势。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稀土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
15、东华理工大学:
坐落在江西抚州市,创建于1956年的山西太谷地质学校。1959年迁址江西抚州,更名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2002年更名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更名东华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3个:资源勘查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江西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以地学和核科学为特色。素有“中国核燃料循环工程人才的培养摇篮”之称。
16、重庆理工大学:
创建于1940年,前身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更名重庆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4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
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特色明显。汽车工业学科、传动技术、热力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研究在国内领先。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是重庆市特色专业。
17、桂林理工大学:
前身为1956年国家重工业部创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学校历经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2009年更名桂林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5个:环境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旅游管理。
自治区重点高校,在地质学、测绘工程、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特色明显。
18、天津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79年的天津理工学院。1996由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新的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名天津理工大学。国家特色专业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造价。
在计算机科学、机电机械、材料科学优势突出。
(一)985理工大学
1、华南理工大学
坐落在广东广州市,前身为华南工学院,1952年由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更名华南理工大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教育部直属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素有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之称。在建筑土木、轻化工程、通信电子、电力技术、材料科学领域实力雄厚。
华南地区最出名的两所大学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在文理占优势,工科老大还是华南理工。地处开放城市广州,就业很好,性价比高。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北京理工大学
是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创建于1940年。1952年学校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大学。1988年更名北京理工大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19教育网
近十年来实力上升较快,集航天、兵器、电子、光电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兵器工业第一牛。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在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技、兵器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实力雄厚。王牌专业:武器类、车辆工程。
3、大连理工大学
坐落在辽宁大连市,前身为创建于1949年的大连大学工学院。1988年更名大连理工大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化学化工、机械工程、船舶海洋、建筑土木领域实力雄厚。
东北最好的大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如果单纯比较理工科的话,东北最好的就是哈工大,第二就是大连理工大学,综合工学实力不错,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211理工大学
4、华东理工大学:
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1993年更名华东理工大学。其化工专业是全国最顶尖之一,全国排第二。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化学化工、化学材料、生物制药领域实力雄厚优势专业分布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5、南京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南京理工大学。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之称。优势专业分布在光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学科方面。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和北京理工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6、武汉理工大学:
2000年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理工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材料科学与工程、传播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建材建工、新材料、光纤传感、新能源、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实力雄厚。比较好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7、太原理工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1997年山西矿业学院整体并入,更名太原理工大学。2000年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并入。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
省属重点高校,在煤炭、土木、机械制造等领域实力雄厚。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实力不是很强,但她是山西高校的老大。最好的专业:材料加工、化学工艺、及矿业有关专业。
19教育网(https://www.0919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二本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的相关内容。
二本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青岛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大学等。
1、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学科之一。学院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学院建有一系列完善的教学设施,包括木结构建筑物模拟实验室、城市规划设计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室等。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用理论导向、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建筑师和专业人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科交叉互补,能够提供多种学术视角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专业是一所以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特色建筑与文化景观为特色的专业。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包括木结构建筑实验室、智能建筑实验室、城市规划设计实验室等。这些世界一流的教学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必要支持。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院还开设了多个国际化课程和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帮助更好地了解建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3、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是一所教学水平较高的学院之一。学院教学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环境工程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机会。学院还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以上数据来自于中国教育网。
以上,就是19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理科二本建筑大学 二本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建筑专业大学排名建筑专业大学排名介绍如下:2023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清华大学2023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二:东南大学2023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三:同济大学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名次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1 清华大学 建筑学2 东南大学 建筑学3 同济大学 建筑学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
建筑学排名全国大学全国建筑学大学的排名前十所有:1、东南大学,2、清华大学,3、天津大学,4、同济大学,5、华南理工大学,6、哈尔滨工业大学,7、重庆大学,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八校),9、华中科技大学,10、浙江大学。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好的建筑不但可以记录某个阶段人类社会生活的状态,还可以让人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共鸣,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更是一门艺术。五年长学
二本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二本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青岛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大学等。1、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学科之一。学院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学院建有一系列完善的教学设施,包括木结构建筑物模拟实验室、城市规划设计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室等。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
美国大学本科建筑学排名前十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留学申请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我在这里为您提供从留学目的地选择到申请材料准备的全方位支持。您的留学梦想,我们一同实现,敬请访问!以下是美国建筑类大学排名前十的学校,供大家参考。1、康奈尔大学,纽约州伊萨卡CornellUniversity,Ithaca,NewYork2、雪城大学,雪城,纽约Syra
建筑专业大学排名建筑专业大学排名介绍如下:2023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清华大学2023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二:东南大学2023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三:同济大学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名次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1 清华大学 建筑学2 东南大学 建筑学3 同济大学 建筑学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二本专业今年建大不招二本考生2009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全国计划招生本科生2430人,其中今年在陕西省计划招生1542人,招生总数比去年增加333人。该校招办主任刘正源告诉记者,建大今年招生的最大变化是,只招提前录取和一本,不招二本,另外,今年在陕西省新增加了景观设计专业。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专业的考生入学后须加试徒手画(素描),加试成绩达不到初
建筑学专业大学中国排名建筑学专业中国大学比较好的学校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建筑学的毕业生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全球建筑学专业大学世界排名全球建筑学专业大学世界排名: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十一年获得世界排名第一,代尔夫特工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紧随其后位列第2第3名。1、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主校区依查尔斯河而建,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爱国者联盟附属成员,全球大学校长论坛
2024-05-08 23:03:31
2024-04-12 21:26:34
2024-06-29 16:50:56
2024-12-10 14:21:04
2025-01-20 18:01:58
2024-04-18 04:28:05